2025长三角国际化工产业展览会 时间:2025年11月4日-6日 地点: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国际石化巨头如何应对“碳排放”?

石化行业是“双碳”趋势下影响较大的行业,尽管目前欧洲能源危机让欧洲的碳中和脚步放缓,但从技术发展、环境要求等角度看,全球的石化产业碳中和会继续前行。

国际石化巨头为了实现企业纬度的“碳中和”,必须想尽办法,捕捉利用石化供应链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他们在积极探索企业新能源转型的同时,也在拓展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能力。
一、BP通过新能源建设和CCUS项目,实现“碳排放”再平衡
根据BP战略调整信息显示,BP提出“重塑bp”计划,将公司业务定位在“极具竞争力的油气业务、低碳电力和能源、便利零售和移动出行”三部分,并制定了较为激进的能源转型战略。
BP未来将会加大清洁能源的产量,增长主要来源于氢能和生物质能;在十年的时间里将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增加10倍,将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减少40%以上,使油气生产上游的碳排放量减少35%-40%。重视负碳原料、负碳技术和终端固碳业务,加快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业务开拓,以及CCS、CCUS项目实施和碳汇储备。
可以看到,BP对于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是通过新能源建设和CCUS项目,实现“碳排放”再平衡。
图片
二、埃克森美孚重视“CCUS”和“碳汇抵消”
埃克森美孚将在2022~2027年期间向低碳业务领域投资150亿美元,低碳业务投资占比将从2021年上半年的不足1%提升至10%左右。
其中,埃克森美孚对CCUS的布局全球领先,约占全球的1/5,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评估20个CCUS项目,努力将减排技术商业化。
埃克森美孚公司就扩建怀俄明州拉巴奇的碳捕获设施达成了最终投资决定,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启动,耗资4亿美元。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项目每年将捕获多达120万吨的二氧化碳,比目前增加约20%。
图片
三、壳牌通过剥离“高碳”业务,加速“新能源”布局
壳牌一直在剥离上游油气产业和下游炼化产业,出售了包括德克萨斯页岩资产(壳牌在美国最大的油田)在内的多处油气田。同时积极入局风能项目、光伏发电项目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等。
另外,壳牌公布了全新的“赋能进步”业务战略,以2016年的碳排放强度为基准,计划到2050年降低100%。也就是说,至2050年,壳牌产业中的所有业务,都将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纬度的“碳中和”。
图片
四、雪佛龙始终追求“生物燃料”发展模式
雪佛龙将在2021~2028年期间向低碳业务投资100亿美元,低碳业务投资占比也将从2021年上半年的2%提升至7%左右。
在这庞大的投资中,生物燃料是雪佛龙在新能源开发方面部署的重点战略。比如:雪佛龙与斯伦贝谢、微软宣布合作,在加州门多塔开发突破性的生物能源及碳捕获和封存项目;雪佛龙宣布与邦吉公司(全球四大粮食出口商之一)共同开发一款以大豆为原料的混合燃料;雪佛龙与生物燃料公司Gevo达成协议,生产和销售可持续航空燃料。
雪佛龙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可再生天然气日产达到4万桶,可再生燃料达到日产10万桶,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可再生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
图片
来源:化工平头哥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