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三角国际化工产业展览会 时间:2025年11月4日-6日 地点: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专家话行业:上半年业绩超出预期,下半年增速或将放缓

2022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透露了大量信息和数据。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工信部运行局、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等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权威人士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从不同角度对全行业上半年表现和下半年走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基本共识是上半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方面表现好于预期;下半年同样的经济指标增速或低于上半年。

图片

图片
工信部运行局副局长何海林

上半年出口是一个很重要的亮点。上半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8%,其中石化行业增长28.6%,增速达到两位数。
图片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张冠彬

石油和化工行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双循环发展的重要领域,上半年该行业进出口总额超过5100亿美元,具有全局性意义。
图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

下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首先,行业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炼油、轮胎等细分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其次,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全部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汽车、房地产等下游行业完全复苏需要时间。再者,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屡创新高,货币政策大幅调整收缩,世界经济衰退风险显著增加。最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同时,国内装置老化、产业转移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呈增多趋势,行业安全生产任重道远。
图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当前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4个新变化。一是能源和资源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欧盟统计局公布的6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8.6%,是有统计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1.9%。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1%,再创40年来新高。欧元区、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纷纷通过加息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本轮全球通胀也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受综合因素影响,原油、天然气等大宗能源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国际原油现货平均价格超过100美元/桶,同比增长50%以上,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液化天然气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8.69%。煤炭、磷矿石、硫磺、钾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二是疫情多点散发频发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企业从人员配备到仓储物流,从原材料购进到产成品销售,无论是运转周期还是安全环保,都面临更大的挑战。三是外贸下行风险加剧。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2年和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2%和2.9%,是继4月份下调预期之后的再次下调。虽然石油和化工行业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6.7%,同比增长28.6%,但贸易逆差高达1724.5亿美元,扩大37.4%。四是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从全行业看,1~6月油气表观消费量下降1.4%,基础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也分别下降0.3%和6.7%。房地产、汽车、纺织、建材、轻工等石油和化工行业下游行业增长放缓,对全行业消费需求支撑作用减弱。
下半年全行业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要建立健全稳定、可靠和具有韧性的企业供应链。当前,供应链瓶颈突出表现在三大领域:原材料领域,全球大宗原材料如原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矿产等供给短缺,价格急剧上涨,企业寻求更多供应来源的需求更为迫切;半成品生产领域,如计算机芯片、汽车发动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等价格也大幅上涨,迫使一部分企业暂停生产或减量生产;货物运输领域,亚洲和北美之间的贸易成本飙升,运输时间延长,海运、陆路和航空运输成本也都在大幅上升。所有企业都要把供应链的建设和完善摆在稳增长工作的第一位,多措并举,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供应链。
二是要建立和提升高效运转的企业资金链。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这场历时3年的疫情冲击中,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就死在资金链的断裂中。有的企业是因现金流短缺窒息而死,有的企业是让无力偿还的利息逼死,有的企业是让应收账款压死,有的企业是让债务拖死。还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资金管理效率太低。现金流高效管理重点要抓好3个环节:首先,保持手头有充裕的现金流。其次,要严格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后,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流动资金一年周转仅仅3次左右。这样的资金效率很难有竞争力,也很难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

今年上半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利润总额7521.2亿元,同比增长24.0%;全行业进出口总额为5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可以看到,上述3个数据同比增幅均超过20%,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大大超出了业内在年初的预期。
具体来看: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截至6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28500家,同比增加1823家,比去年底增加1553家。一方面,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装置的规模化、大型化和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一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随着规模提升跨入规模以上企业序列。
主要石化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全国原油产量增长4.0%,天然气产量增长4.9%,成品油产量增长1.7%,石脑油产量增长11.5%,乙烯产量增长1.4%,纯苯产量增长13.7%,甲醇产量增长0.9%,合成树脂产量增长1.0%,化肥总产量增长3.3%。尤其是原油、天然气、化肥产量稳定增长。
全行业占全国工业总量的比例提升。全行业营业收入为8.13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12.4%,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7521.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7.6%,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为5157.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6.7%,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油气、炼油、化工板块占比发生变化。从石油和化工行业细分业务来看,油气、炼油、化工三大板块的效益及其占比都在发生变化。油气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5%,占行业总收入的8.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6.3%,占行业总利润的28.9%;营业收入利润率30.3%。炼油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占行业总收入的30.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5.3%,占行业总利润的11.9%;营业收入利润率3.6%。化工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占行业总收入的58.8%;利润同比增长14.1%,占行业总利润的58.3%;营业收入利润率9.17%。上半年原油价格高位,推动油气板块效益增幅加大,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行业总量占比上升,炼油和化工两个板块的占比下降,尤其是炼油板块影响严重。高油价传导到更下游的化工板块时,化学品价格也处于相对高位,但影响要小一些。
进出口均呈现量减价增趋势。全行业进出口总额为5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额为17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进口额为344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贸易逆差为1724.5亿美元,同比大增37.4%。出口方面变化最明显的是成品油和化肥。为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上半年成品油和化肥出口量价齐减。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减少54.7%,出口额同比减少15.3%;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2.5%,出口额同比减少16.0%。进口方面价格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明显。原油进口量同比减少3.1%,进口额却大幅上升57.0%;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减少10.7%,进口额同比增长50.4%;钾肥进口量同比减少11%,进口额同比增长80.3%;化学矿进口量同比减少6.7%,进口额同比增长99.1%。
下半年主要有两大不确定性——疫情的持续和国际冲突;两个压力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和产品价格波动压力,两个政策性因素——能耗控制和出口政策。

来源:石化产业观察


    
返回顶部